看了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的评价,声称“中国不配做我们的对手,中国没有资格”,其中好多思想却是道出了了中国社会的许多症结,然而最让我感慨的是“一个没有精英领导的国家是无法与日本为敌的”。我不禁想问,中国的精英在哪儿,什么人才是中国的精英?
顾名思义,精英乃是人才中的精华,一个能承担领导国家和社会重任的社会领导型精英,他必然具有赤子的爱国之心,拯万民于苦难的博爱之情,具有远大深邃的洞见,渊博精深的学识,丰富繁杂的阅历,包容万千的胸怀,谦虚民主的作风,科学严谨的思维,还需要非凡的魅力和魄力,为了理想慷慨赴死的勇敢。这样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极少的,因为他就好像是一颗夺目的钻石,需要特定的环境,特殊的元素经过特别的工序才能诞生,正因为他的稀缺性,所以才体现出他的珍贵。精英品质的展示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的,需要雕琢和打磨,因为人的生命的短暂,供我们有机会去发掘并为其提供一个成长壮大的土壤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我的心目中,中国古代的孙子,吴起,曹操,法国的拿破仑,日本的武田信玄等都可以称得上理想的精英领导人,因为这些人有些共同的特色,知识渊博,不仅仅在军事上有非常精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政治,法律,哲学,历史,科学,甚至文学上有广泛而深入的认知,他们的思维科学而谨严。他们往往经历过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洗礼,能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不被表象所迷惑,这些正是社会领导型精英的特质。中国有十三亿的人口,对比世界各国而言,出现这样的人才的几率应该是最高的。但是这位日本的学者却说我们没有精英的领导,我也深以为然,一个没有精英领导的社会,体积再庞大,只不过是一头任人宰割的肉牛,大而不强。而且一个没有精英领导的社会也很难孵育出新一代的精英出来,国家越是庞大,对这样的人才的需要越是急迫的,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这样的人出来为社会效力,推动社会的福利和科学的发展。
那么,中国的社会领导型精英在哪儿呢?首先没有人去寻找,古人讲,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其实更可怕的是伯乐不仅是没有,连对伯乐的需求也没有了。所以有时候社会的角落里面会有一块和氏璧隐藏在那边,尽管有千里之志,然而他也只能被当做一匹顽劣的老马,最终老死槽上。对于这匹老马的死,习惯于冷漠的人,根本是没有任何的惋惜之情,很可能猛啐一口:“这老不死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对社会的不负责任,麻木到对自己也不负责任的了。最近发生的道德事件还真不少,由此可见一斑。也正因如此,所以这位日本学者才敢直言不讳的说,中国根本没资格成为日本的对手。既然这样说出来,那么在他的心目中,基本可以认为中国也没有希望能够在将来成为日本的对手,判上了死刑了,所以他才这样毫无忌惮的说出来。更重要的是他的话确实说的很真实,很地道,不能不让我等望洋兴叹。
作为真正的社会领导型精英来说,其实他们应该很清楚人生的价值,他们不会不顾一切的去想表现自己,争名逐利。如姜尚到八十岁的高龄仍然在表现出“愿者上钩的”的闲情,诸葛亮自申“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孙武带上他的兵法去见吴王,首先杀掉他的爱姬。由是可知,真正的精英人物,本已了然是非成败的宿命,为了个人的尊严不会去屈身权贵而营营苟苟。正是有这样超然的大气,他们才能像旁观者一样清晰的看清这个世界的现状和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做事情能超越自身的七情六欲的干扰而科学理性的去思考。我们反思下历史人物的失败,往往是没有超越个人的私利而功亏一篑,真正的精英恰恰是超越了个人的情感欲望的困扰的人,他们绝不会向当权者妥协,更不会摇尾乞怜,因为他们知道他带给人们的是福利,留给自己的实在很少。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希冀有个非常杰出的精英出来,不顾一切的去为民请命,为民造福。近代出现过孙中山这样的伟人,然而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是他的个人的品质离最杰出的精英还差了那么一截,他在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但是在我上面所说的社会领导型精英人物的素质上面还有距离,如果他有毛泽东的军事头脑,蒋介石的经济思维,拿破仑的法学和科学思想,再加上他屡败屡战的精神,也许全部历史可能改观。当然不可否认他是社会的精英人物,然而离孙武,武田信玄,曹操,拿破仑等人来比,还是相差了那么一些,这个差距就在于博大精深的社会认知和科学情怀。我们中国人最需要的是这样的精英来领航,需要他们来振奋精神,洗涤灵魂,然而这些人是很难出来的,因为这些人应该已经超越人生的这种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特别是外界环境如此污秽的情况下,他们即使有这样的一些愿望,也会不愿意抛头露面的去追逐一个吃力不讨好的,甚至有违人生旨趣的事业了。
那么中国的社会领导型精英到底在哪儿呢,也许你看到的那个有着傲骨,而又超脱名利,落寞,甚至有可能落泊、衰老的那个博学慎思的知识分子,他也许像范蠡一样有着疯名,然而他很可能就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和氏之璧,你们的救世主。